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饥饿人口持续上升,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担忧粮食安全。

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本届无烟日的主题为“种植粮食,而非烟草”(Grow food, not tobacco)。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文称,许多国家用大片肥沃的土地种植烟草,而不是种植粮食,并且由于烟草业对烟草替代种植的干扰,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为此,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各国政府终止烟草种植补贴,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支持农民转向更可持续的作物,改善粮食安全和营养。

一些控烟人士认为,与其他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相比,烟草植物需要吸收更多的氮、磷、钾,会更快地耗尽土壤肥力,加速对土壤的侵蚀,一旦土壤被榨干,烟草就不能再在那里生长——大多数其他植物也不能。为了保障土壤肥力,往往需要大量的施用农药、化肥,这些农药、化肥同样会在环境中累积,并深入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烟农也是烟草种植的受害者,面临着尼古丁中毒、农药中毒和皮肤癌的风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3年前后,全国烟叶种植面积曾超过150万公顷,但这个数据到2021年已经降至101.3万公顷。各省份中,云南是中国最大的烟叶生产省域,2021年种植面积超40万公顷,占全国比重达4成。

作为一个烟叶种植大国,同时也是拥有烟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关于种植烟草还是种植粮食的话题,中国其实一直在给出自己独特的答案——既要保证粮食的生产供应,也要确保烟区产业规模稳定和中国烟叶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只有中国烟草才能给出的答案。

其实,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非A即B,而是有许多种接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答案。发展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模式,是中国烟草行业给出的答卷之一。近年来,烟草行业积极发挥体制和资源优势,推动烟叶产业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落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推动烟叶产业融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三农”工作大局,逐步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良好局面,展现出行业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政治担当。

处理好“烟”与“粮”的关系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各国政府终止烟草种植补贴,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支持农民转向更可持续的作物,改善粮食安全和营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烟叶生产是烟区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建议烟农不种烟叶就能解决烟农的现实问题的。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把烟草列入种植业特色产业规划。处理好“烟”与“粮”的关系是烟草行业在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找准烟叶发展方向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

近年来,烟草行业主动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印发《基本烟田可持续经营工作指南》,积极拓展粮烟共生模式,健全烟粮协同发展机制,扎实推动烟田可持续经营、产业可持续发展、烟农可持续增收,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作出行业贡献。2022年,云南、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等9个主产烟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将烟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进行总体部署,进一步凝聚“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思想共识。

产业综合体,“烟+N”模式不仅只有烟和粮

产业综合体是指某个特定区位上,一组相互之间存在技术、生产和分配等多方面联系的经济活动,这组经济活动能够共享外部规模经济,提高整体活动的经济效率。产业综合体事实上就是集群的一种类型。

根据承载产业内容的不同,产业综合体可以分为城市产业综合体、工业产业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生态农业综合体等不同的类型。

产业综合体模式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以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支撑,以完备的生活配套为保证,能够实现产业自我聚集自我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烟草行业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烟叶综合体示范区坚持“以烟为主、多业协同、配套互补”的思路,紧紧围绕“烟+N”模式,积极推进“烟+药”“烟+菜”“烟+花”等多种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闲置设施利用,不断培育新兴产业,为困难群众、待业村民、返乡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云南是举世闻名的烟叶之乡,5月份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洋芋花海灿烂,燕麦长势喜人,成片的烟田云淡风轻,工人驾驶农机覆膜,路边的溪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远处的白墙黛瓦村落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织成一副美丽动人的乡土画卷。

雨碌乡是乌蒙山深处的一个典型山区农业乡,没有产业支撑,缺少就业机会,当地村民都外出打工,经济发展缓慢。自2021年起,该县结合产业优势,持续推进烟草产业综合体建设,促进烤烟产业与生态农业循环发展,以“烟叶+N”模式构建田园产业综合体,村民郭顺友成了雨碌乡产业综合体的工人,他说:“现在,不用东奔西跑了外出打工...【更多……】

宣威市充分利用烤烟产业基底,于区域中大力推进精品化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田园康养、创意体验等业态,将永安花海、田园、蔬果、食品、文化融入其中,走生态农业、农业庄园、乡村旅游 “产业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全方位打造现代化烤烟田园综合体。这个烤烟田园综合体还采用“1轴引领+2区共生+X主题场景”的设置,规划生态走廊、农旅融合体验区、产业发展示范区等区域,打造以烟草农业和科技研发培训中心、乡村儿童乐园、民宿集群、星光牧场为重点的农旅融合示范区,让游客来到这里就能享受集亲子、住宿、美食、露营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户外游乐、运动体验...【更多……】

初春时节的贵州安龙烟区,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烟区产业综合体的育苗工场内人们正忙碌着装盘播种,一粒粒承载乡村振兴希望的种子开始静候一场从嫩绿到金黄的“希望之旅”。

安龙县烟区产业综合体鼓励农户自主参与“烤烟+N”产业,按照以烟稳粮、 以烟促粮,烟粮协同发展“一条线”贯穿的思路,打造了“优势烤烟”及“烟+稻”、“烟+菜”、“烟+菌”、“烟+油”、“烟+木耳”、“烟+紫苏”“7个示范基地”和“1个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孵化园”,在综合体内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4000亩,打造核心示范烟区,开展2815亩烟水工程配套,解决“烤烟+N”产业用水需求问题,提升基本烟田抗灾能力,并配套完善”烤烟+N“示范基地设施,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增加宜农、宜粮、宜烟、宜机优质耕地数量...【更多……】

湖南永州烟区按照“主业稳增收、多元促增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助农增收、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产业综合体与烟区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烟叶基础设施与多元产业经营共享融合,通过不断探索烟后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打造以烟为主的“1+N”多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烟农发展稻谷、果蔬、食用菌、特色辣椒酱、生物燃料生产、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等多元化产业10余个,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4个,累计实现各类产值近9亿元。【更多……】

河南省宜阳县的烟叶综合体,利用烟叶的育苗大棚,将烟叶育苗和红薯、蔬菜育苗相结合,实现产业综合体内的红薯苗自给自足;利用电烤房,将烟叶烘烤和红薯储存相结合,通过错峰种植和反季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利用烟用农机,将烟叶专业化服务和大农业生产相配套,使产业综合体辐射范围内农田亩均用工从19个降低至14个,亩均降低用工成本约350元。仅2021年,该产业综合体获得烟草行业投资新建烟水配套项目17个,该县高村镇政府为产业综合体投资修建烟路3条、机井5眼,农耕缺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多……】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国各烟区已初步形成烟叶与主粮、油料、杂粮及蔬菜的科学耕作制度,守牢了“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稳固了“金叶子”。

云南在核心烟区探索构建以烟为主、烟粮协同、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的产业体系,“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福建、湖南、贵州等地烟区积极实施“以烟稳粮、以粮促烟”,形成了烟粮双优基地融合发展模式;

四川凉山烟区推动种植烟后苦荞30万亩,探索出了烟荞和谐共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绿色科学,跟环境污染和土壤破坏“再也不见”

以烟为主的产业综合体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烟与粮争地的难题,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对于有些控烟人士提到的关于种植烟草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难题怎么解?

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需要更高的烟、粮产品品质作为支撑,而提升产品品质,科学耕作、绿色发展是关键。

构建烟叶与粮经作物科学耕作制度是确保烟叶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烟叶综合体帮助烟农合理规划耕地种植面积,实行稻烟轮作、玉米轮作、套种蔬菜等方式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实现烟叶增产、作物增收双发展。【更多……】

烟草威胁粮食安全,源于人们对烟草的误解

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主题是“种植粮食,而非烟草”。自从该主题发布以来,各国的控烟组织和反烟人士就开始大肆宣传烟草种植威胁了粮食安全。事实果真如此吗?

全球农业用地面积约为50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8%。研究显示,在2000年至2019年的研究期间,全球耕地足迹增加了9%,而烟草种植只占世界0.25%的耕地,因此烟草产量本身与许多其他农业活动相比并不构成威胁。即使在烟草是非常重要农作物的国家,比如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印度等国,但这些国家的烟草覆盖的耕地也远远不到1%。【更多……】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在帮助烟农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确保烟区产业规模稳定和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如何实现种植烟草还是种植粮食协调发展的两难问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