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种“漂洋过海”扎根云南

1946年,云南烟草改进所收到了“飞虎队”陈纳德从美国寄来的弗吉尼亚烟种,其中就有“大金元”。

农学家徐天骝小心翼翼的带着种子,亲自到玉溪试种。“大金元”种子一经落地,非但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反而很快便与云南的自然环境完美适应。到了玉溪一带,似乎找到了梦中的乐土,健康而愉快地生长起来。原来,玉溪正好处于滇中高原具有生命之线之称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和煦,几乎具备了“金元”烟种对土壤与气候所需要的苛刻条件。

享誉全国的“红花大金元”传奇诞生

1962年,云南路南县(今石林县)路美邑村的一位烟农,发现自家留种的一株美种“大金元”所开花朵与众不同,花朵硕大,比其他烟株更显艳丽,遂把该烟种小心留存,提供给农科人员。云南省农科院得到这株“奇烟”之后,经过研究,认定它为“大金元”的单株变异,并命名为“路美邑烟”。1975年,这个神奇的烟种在全国烟叶评选大会中夺得第一名,由于花开似火,烟叶质量上乘,而被大会赠名为“红花大金元”。

108分烟叶香名天下

1953年,第一次全国烤烟工作会议在河南召开。专家们对全国各地烟叶质量进行评比。当时,远在西南边陲的玉溪交通不便,等玉溪代表带着江川等县生产的烟叶赶到会场时,评比即将结束,于是就将带来的烟叶摆在门口。会议结束后,专家们都被眼前色泽金黄、芳香诱人的玉溪烟叶惊艳到了,经过认真的品吸,评委们一致认为玉溪烟叶色泽金黄、香气质好、吃味纯净、清香醇正,是全国最好的烟叶,一致给予了玉溪烟叶108分的最高评分。从此,玉溪烟叶香名天下。

老厂长“痛心疾首”说玉溪

玉溪品牌的诞生地红塔集团,很早就提出“第一车间在烟田”,就是要从烟叶品质入手来打造品牌,做最好的烟给消费者。自玉溪品牌创牌后,玉溪卷烟厂一直在潜心于产品品质,依托108分高品质的玉溪烟叶,优中选优,就是要打造当时最好品质的高档烟。可是,当红塔山品牌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优中选优的玉溪品牌却没有被广泛认知,默默无闻。

1992年,当时玉溪卷烟厂的老厂长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的时候可谓“痛心疾首”,他对记者说道:老实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啊,“红塔山”毫无疑问是优质的,但“玉溪”更是优中选优,是从“红塔山”的原料中选取百分之十的烟叶,再斩头去尾,留下十分之一,百里挑一,精制而成,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老厂长的一席话,道破了“玉溪”的品牌密码。

红塔山现象

红塔山虽坐拥世界级的优质烟叶原料,却始终坚持对烟香本质的执着追求,始终为爱烟懂烟的人提供最优质的产品。终成经典。

30年、3000万箱的累计销量、15亿中国人、每人5条。红塔山俨然已成为云南烟草王国的图腾,它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属于红塔山的时代。它以巨大的品牌感召力和产品流通力成为全国广受欢迎的品牌,它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中国烟草的崛起壮大,成为一种现象级,就是“红塔山现象”。

上世纪80-90年代红塔山用最好的品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进入新世纪的红塔山,开始用回归潮流经典,掀起跨越式发展高潮,年销量规模突破300万箱。不断谋变的红塔山,为的就是始终给消费者奉献最具时代特征的好烟。如今,站在崭新的起点上,红塔山再次开启谋变之旅,为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年轻消费人群,红塔山开始第三次创变。

伟人赋予云烟殷切期望

1955年12月23日,途径云南前往东南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宋庆龄,视察了当时的云南纸烟厂。这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伟大女性说到:“云南有着发展烟草工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有富足的优质卷烟原料,应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卷烟,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让云南烟草走遍天下!”可以说,宋庆龄此行拉开了云烟走向全国的序幕。

很快,时间到了1959年的春天。在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品吸了新研制出“云烟”,连连赞道:“好烟,好烟!想不到云南出了这么好的烟”,并对正在汇报工作的李先念说:“明天到会上宣传一下,发动大家都来买,云南出了这么好的烟,可喜可贺啊!”此后,周恩来总理每次出访途经云南,都要调走几箱“云烟”作为外交礼品,“云烟”也由此彻底在全国一炮打响,让“云南烟”正式走上更宽更广的大舞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65年11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到昆明卷烟厂视察,深入生产车间,仔细检查卷烟的生产情况后,指出:云烟是块好牌子,发展云烟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于技术进步。邓小平的讲话,为云烟的生产指明了道路。时至今日,云烟都将技术创新和卷烟质量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云烟的系列产品,在品吸感受和技术指标方面,与同类价格的卷烟产品相比都是非常优秀的。

汪老拜山 中国文化名人汪曾祺与红塔山的不解之缘

在当代著名作家中,可称为老顽童和美食家的,莫过于汪曾祺先生了。汪老文学造诣之高,可从他的《沙家浜》和《受戒》等作品中感受到。汪老不仅是一位酒仙,还对玉溪的香烟情有独钟。他说,“红塔山”香烟味道醇厚,甘冽芳香,抽起来不仅口感舒适还少咳嗽。他还说,他在家中招待客人都是用的“红塔山”。汪老年轻时在昆明度过了七年清贫而美好的求学和创作生涯,可以说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但随着他对“红塔山”香烟的依恋之情与日俱增,他又赢得了“烟神”的美称。他甚至在梦中多次神游玉溪,拜见红塔山。

1991年4 月的一天晚上,汪老接到著名作家、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先生的电话,邀请他共赴云南,参加玉溪卷烟厂的“红塔山笔会”。这正是汪老梦寐以求的事。几天之后,汪老梦想成真,来到了玉溪。他满脸童真,笑逐颜开,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他说:对于抽烟,我可是个内行,已有50 多年的烟龄了。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用手指摸一摸,即可知道工艺水平如何,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就知道是何种香型。当然最重要的是入口、经喉、进肺的感觉,一要过瘾,二要绵软,这本来是一对矛盾,但如果配方得当,却可以兼顾。“红塔山”就是这样的好烟,它能获此盛誉,全靠质量,全靠烟民的口碑,这一点不假。站在山脚下,汪老神情专注地说:在每个烟民眼里,红塔山就是一座“圣山”。因此,他此行的一个最大心愿就是拜见此山此塔。

汪老真是返老孩童,抛下专门照顾他的两个年轻人,快步接近红塔山,在红塔前,他激动得甚至露出了几分诗人的狂态,只见他郑重其事,整衣冠而拜山。之后,他伫立塔下,吟哦片刻,写出了一首五言绝句,诗曰:玉溪好风日,兹土偏宜烟。宁减十年寿,不忘红塔山 。

阿诗玛这包烟的故事

阿诗玛这包烟的故事

阿诗玛的动人故事,你听过吗?

从前,云南有一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叫阿诗玛。阿诗玛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聪明善良,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小伙子们都喜欢她。

阿诗玛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在这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天冷了,阿着底水冷草枯,阿黑只好到远方温暖的地方去放羊。热布巴拉家乘阿黑不在,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强迫她和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聪明的阿诗玛找到机会,把她和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扔进了溪水,溪水开始倒流。阿黑看到了,就日夜兼程赶回来救阿诗玛。阿黑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条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放出三箭,射死了猛虎,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在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出洪水卷走了阿诗玛。洪水过后,阿黑悲愤绝望地呼喊着阿诗玛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身成一座美丽的石像,永远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