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庄园,彰显返璞归真的魅力

——本报记者探秘中国第一座有机烟草庄园

烟草在线转自《云南信息报》

近年来,有机食品、有机果蔬逐渐被消费者追捧和青睐,而对于国内卷烟而言,有机烟还是一个尚待研究和开发的领域。不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作为中国烟草行业标志性企业的红塔集团,凭借得天独厚的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基础管理和人才优势,已于近期研制开发出源自中国第一座烟草庄园的中国第一包有机烟——玉溪庄园,该产品的上市或将开创一个属于中国有机烟的新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塔人就提出了“烟田是第一车间”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成就了“红塔山”的经典品牌形象,也奠定了红塔卷烟在中国烟草的领先地位。这些年来,“烟田是第一车间”已深入到每一个红塔人的骨髓,现如今,红塔人再次从烟田里作出了大文章:探索和实践有机烟叶生产种植规范、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让有机烟叶成为红塔集团制造中国第一包有机烟的坚强保障。在此基础上,位于玉溪峨山凤窝的中国第一座有机烟草庄园——玉溪庄园凤窝园也应运而生。

为什么是凤窝?有机烟叶的栽种环境是什么样的?玉溪庄园又是啥样?带着诸多好奇心,7月19日,本报记者奔赴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凤窝村民小组,一探究竟。

隐匿于深山中的秘境

距县城约37公里的凤窝村,是一个有57户人家共219人的彝族自然村。刚进入岔河乡,该乡的负责人就津津乐道地向我们介绍:凤窝地处东经102°,北纬24°附近,是理想中的烤烟种植地,不是有句话叫天下烟叶在云南,云烟之乡在玉溪。从地理位置上看,峨山处于玉溪腹地,岔河处于峨山的中心,而凤窝又处于岔河的中心。

从岔河乡前往凤窝村,汽车在山与山之间穿行,一路上微风习习,由于进入凤窝村唯一的一条道路仅容一辆车通过,有几次因村民的拖拉机开过来不能顺利会车,只能一车停下,另一车小心翼翼地绕开。

“这里不仅延续着玉溪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更因远离城市、工业和现代交通的喧嚣,纯净的空气,优良的水土,保护完好的生物多样性,充分满足红塔集团对于玉溪庄园严苛的选择标准,成为不可复制的高原山涧小盆地烟草庄园。”红塔集团物资采购中心烟叶质检基地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选择凤窝作为玉溪庄园之一的凤窝园所在地,有几个硬性指标是必须达标的:方圆5公里内无工矿企业,远离交通主干道,有清新的空气,青山绿水,这些都是凤窝村所具备的优于其他地方的自然条件。

车行20多分钟,便抵达凤窝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50多户民居静谧地集中在一起,周围农田绿油油的作物随风起舞。这里听不见城市的喧嚣,树林里各种鸟叫声不时传出来,整个村庄仿若一幅山水画。

今年50岁的凤窝村村民小组长鲁加德,正在一片烟田里巡视。同时作为凤窝众诚烤烟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他每天都要绕着烟田走上几圈,看见哪里长草了,哪些烤烟要封顶打杈了,他都要及时通知村民过来处理。

守拙归真的田园生产

走在田埂上,记者明显感觉到温度非常宜人,鲁加德说,该村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7℃,这样的气温和湿度,有利于烟叶生长。

鲁加德今年种植了4亩多的有机烟叶,今年五一节时将烟苗移栽到地里,“五一是一年中最好的节日,我们相信劳动节种的作物能丰收。”他乐呵呵地说,眼前的这些烟叶还过1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了。

“有机水果、有机蔬菜之前都听说过,但有机烟还是头一次听说。”鲁加德说,当红塔集团提出要在凤窝村种植有机烟叶时,一开始他心里确实没底,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万一烟叶长不好咋办?

听了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和咨询相关人士后,今年他不仅栽种了4亩多的有机烤烟,还种了3亩多的有机水稻,如今烟叶和水稻的长势,让鲁加德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在烟田里,记者看到田间安装了3种杀虫设备:一种是黄板,利用其颜色的鲜艳特点,飞虫飞蛾落到黄板上就被粘住了;一种是性诱剂,当地技术人员说,将近似雌虫、蛾分泌的性激素装进塑料袋,从而诱使雄性虫、蛾飞进袋子;还有一种是太阳能灭虫灯,装有一个太阳能板、一个灯管和一个盛有水的水盆,白天收集太阳能后,夜间安装在太阳能板下面的灯管就能发出光,一些有趋光性的蚊虫飞来,扑腾几下就掉在了水盆里。

鲁加德说,每天可以看到黄板上、水盆里收集了很多蚊虫蛾,比起以往的农药杀虫,这几种方法都能让村民明显地看到杀虫效果。

除了杀虫外,烟田锄草也由以前的打除草剂变成了人工锄草,耗费的工时就相应增加。鲁加德说,从移栽到采收完成,原来每亩烟田需要35个工时,而种有机烟叶后,现在需要约50个工时。

“使用农家肥、人工除草和灭虫,这完全是一种守拙归真的生产方式,虽然耗费人工,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有机烟的稀有价值”鲁加德说,他10多岁时,就记得父母用农家肥种植烤烟,那时根本就没有农药,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耕种方式又回到了40年前的模样,采用“原始”的种植方法。他说,虽然有机烟叶的种植比较严苛,但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有机种植的未来市场,很多村民不仅种植有机烟叶,还种植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等。

用牛奶“喂养”烟苗

当记者问起有机烟如何组织生产时,鲁加德说,从2009年起,该村就成立了凤窝众诚烤烟专业合作社,从那时起,村里入社的村民开始种植绿色烤烟,在红塔集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使一个落后的小山村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典范,凤窝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取得的成绩得到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为此,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坝区学黄官、山区学凤窝”的号召,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型,促进了现代烟草农业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村民鲁万军深有体会,他说,在没实行专业合作社以前,大家各自干各自的,施肥、用的农药都各不相同,而实行专业合作社后,村民种植实行统一步调,施肥、除虫都更加科学。

鲁万军今年种植了2.7亩有机烟叶,“烟苗还很小的时候,需要打两次牛奶。”鲁万军拿出一个1L装的纯牛奶盒说,以前他压根都不相信,平时村民都很难喝到的牛奶,居然用来“喂养”烟苗,然而今年种植有机烟,他亲手将牛奶兑进水里,然后喷洒到烟苗上。

他说,烟苗在育苗的时候要喷洒一次,当烟苗移栽到地里约20天后,还要再喷洒一次。牛奶兑水的比例,为一盒牛奶(1L装)兑4壶水,可以喷洒一亩地的烤烟,技术员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烟叶发生病变。鲁万军告诉记者,牛奶都是红塔集团统一配送到凤窝众诚烤烟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村民进行喷洒。

凤窝农民的致富梦

鲁万军儿时的记忆里,村里的山泉水是清澈见底,喝在嘴里有丝丝清甜,现如今,自来水龙头安装在他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渴了用水瓢接上半瓢自来水喝个痛快,是鲁万军至今都改不掉的习惯。

然而就是这股清泉,也滋润了村子里的农田。据村里干部介绍,凤窝的自来水达到了二级以上水质标准,附近没有工矿企业和垃圾场,这个水可以直接饮用,更不用说灌溉农田了。村民说,今年凤窝种植的120亩有机烟叶,就是用这个水来灌溉的。

生活在凤窝村的鲁万军一家有5口,儿子和儿媳在峨山县城上班,小两口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今年54岁得鲁万军和老伴在家带着9岁的孙子,今年种植了2.7亩有机烟叶和2.7亩有机水稻,此外还有10余亩的山地,分别种植了玉米、核桃等,每年他家的收入在3.5万元以上,这还不算儿子儿媳的工资。现如今,他家除了有农机具外,家里电视、电磁炉、电冰箱等一应俱全,去年还装上了沼气。

“红塔搞的有机烟叶种植,我们是支持的,也希望村里通过发展有机烟叶,带动其他有机农业也发展起来。”鲁万军说,随着有机农作物高附加值的不断体现,他今后计划还多种植些有机水稻、有机蔬菜,同时还有机养殖一些牲畜和家禽,其粪便可以发酵成沼气,粪渣还可以用作有机肥。那样一来,有机农业带来的效益就很可观了。

鲁万军家建于1986年的砖木结构老房子,现在看来一点也不落后,但他目前正计划着建一幢新房,他说,赶上了好时代,生活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

轮作保证高品质

鲁万军说,烤烟种植需要轮作,他计划把今年种植有机水稻的2.7亩地,用在明年种植有机烟。而今年种植有机烤烟的土地,明年换作其他有机农作物,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的肥力和有机农产品高品质。

红塔集团的相关原料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机庄园模式的实践源于生态系统理论,它是以有机农业为起点,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金字塔理论来设计的,主要通过农业生态系统内部以及与农业相关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建立的一种集景观、产业、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有机体,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该负责人表示,高品质有机烟叶种植,将构建“水—旱”、“旱—旱”轮作技术体系,完善“烟—牧—菌—沼”循环农业模式。“水—旱”轮作有机种植区:即烟叶—除虫菊—水稻—除虫菊—烟叶轮作;“旱—旱” 轮作有机种植区:烟叶—绿肥—甜脆玉米—绿肥—烟叶轮作。

此外,根据当地农民增收的需要,红塔集团还将引导村民进行有机农业的循环生产,比如稻田养鹅循环农业:水稻—绿肥—鸭—饲料循环农业;有机林果种植:设在半山腰上,有机种植油桃、核桃、石榴等水果,行间种植牧草,作为肉牛饲料,果树外围设置篱笆、修路,建设水果采摘园;有机菜园种植:以当地大众蔬菜茄子、胡萝卜、韭菜、番茄、甜椒、南瓜、大白菜等小片种植为主。

有机农业效益显著

岔河乡的相关领导表示,如何提高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在努力的课题,现在方向已经明确,即通过有机烟叶种植为龙头,发展其他有机农业产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凤窝村39户烟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峨山县岔河乡凤窝村众诚烤烟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22.2亩土地,实行统一生产经营,基本构建了有机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掌握了“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保深栽、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四项关键适用技术,全面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发展有机烟叶,凤窝村实施了烟水工程、烘烤工场、育苗工场、养殖小区、龙竹种植基地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洁等6大工程,烘烤工场、育苗工场的建设,提高了烤烟生产水平,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田间排灌沟渠和机耕路的建设,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提升了凤窝村生产生活综合保障能力;养殖小区、龙竹种植基地的建设,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文化娱乐广场的建成,丰富了村民文化内涵,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据红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溪庄园将立足于有机生产、有机生活、生态保护的结合,借助有机生产技术,使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与庄园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保、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功能融于一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农业模式。

岔河乡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几年,凤窝园将借助玉溪庄园的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同时还将拓展生态旅游、开展庄园体验式农产品生产等项目,从而使有机庄园系统能为社会产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不可复制的凤窝园

漫步玉溪庄园凤窝园的田间地头,往返于村间小道,其实,凤窝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村庄,自然、纯真、原生态是这个村子最大的特点。一起采访的同行问到,玉溪庄园之一的凤窝园为什么要选择凤窝?凤窝到底好在哪里?

或许,正因为是凤窝的本真、自然和原生态,才能满足玉溪庄园严苛的选择要求。

据红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附近,分布着5个世界顶尖烟叶产区,分别是古巴比那德里奥、巴西桑塔克鲁斯、津巴布韦哈拉雷、希腊克桑西和中国云南玉溪,它们在温度、空气、日照、降水、土壤等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

地处云南中部的玉溪,在具备这些优势的同时,更以源于1913年近百年的烟叶种植历史和玉溪烟叶全国评比108分的传奇故事成为闻名天下的“云烟之乡”。

作为红塔集团玉溪庄园之一的凤窝园,地处东经102°、北纬24°,四面环山、碧水中流,森林覆盖率高达86%,这里不仅延续着玉溪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更因远离城市、工业和现代交通的喧嚣,纯净的空气,优良的水土,保护完好的生物多样性,充分满足红塔集团对于玉溪庄园严苛的选择标准,成为不可复制的高原山涧小盆地烟草庄园。

红塔人一语道破机关。没错,选择凤窝就是因为它独特的自然生态。

凤窝村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历来都以农业生产为主,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境内水系和天然降水,周边无工业生产和其他有污染企业。区域内水样委托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项目进行监测,所有指标监测结果无一超标,符合生态农业生产。

此外,凤窝的土壤为板岩红壤、棕紫泥碱性紫色土和水稻土,土质肥沃。区域内土壤样品委托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项目进行监测,所有指标监测结果无一超标,符合生态农业生产。同时,经检测过的凤窝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相应规定。

有机烟叶标准制定

作为源自中国第一座烟草庄园和第一包有机烟的 “玉溪庄园”,注定将写入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史。对于第一个在中国有机烟领域“吃螃蟹”的红塔集团来说,其无疑对推动中国有机烟叶标准制定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据介绍,自2008年起,红塔集团启动《有机绿色烟叶生产技术及规程的综合研发》重大科技项目,先后在玉溪、大理、楚雄、昭通、普洱等市(州)选择生态条件优良的区域种植有机烟,试验效果显著。

通过近3年的有机烟生产研发,在有机烟叶生产过程中严格选择产地环境,并做到施用专用有机肥、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有效控制外源污染,从农业生产环节提高了烟叶的安全性。通过对有机烟田间表现、原烟内在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分析、感官评吸、烟叶农药残留等综合评价,达到预期效果,其中有一个示范点的有机烟叶已通过权威部门的有机产品认证。

结合红塔集团卷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2008年,该集团出台《有机、绿色烟叶生产实施细则》并指导生产,2009年经过丰富和完善,该细则上升为红塔有机、绿色烟叶生产两大综合标准,2010年在标准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有机、绿色烟叶示范区的烟叶生产工作,2011年,红塔集团在行业率先编写《有机烟叶综合标准》和《绿色烟叶综合标准》。

其中,《有机烟叶综合标准》初步划分为烟叶质量要求、产地环境质量、肥料施用准则、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6个部分,目前标准申请工作正在最后按程序要求推进中。

业内人士评价,《有机烟叶综合标准》或将成为未来国家出台有机烟叶标准的重要参考,而“玉溪庄园”有机烟的推出,以及中国第一座有机烟草庄园的建成,必将再次成为红塔人敢为人先、不断续写“山高人为峰”企业高度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