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近年来,烟草行业高标准打造产业综合体试点,推动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农增收成效明显,很多种烟村摆脱贫困,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各烟叶主产区把稳定优质烟区、稳定烟农队伍作为烟叶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动“烟叶+多元产业”发展,抓实产业综合体建设。在产业综合体建设中,各烟区以职业烟农为主体,以合作社为载体,开展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实践探索,深度参与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对壮大乡村产业、促进烟农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贵州,一个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应运而生……烟叶产业如同一颗明珠,在贵州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是贵州省局(公司)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助力全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稳定烤烟产业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

目前,贵州烟区已建成行业级综合体22个,发展配套产业6类38个,亩均综合产值8200元以上。贵州烟叶现代集约、融合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优化提升,引领了烟区农业现代化。

贵州省局(公司)提出“政府领导、烟草主导、烟农主体、村社组织、多方参与”总体建设思路,坚持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和绿色化引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融合化发展的“一基六化”建设方向,着力将烤烟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为全面展示贵州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全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平台,探索具有贵州烟区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愿景目标。

1抓融合 — 创立农业产业“孵化器”
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在产业布局上,始终突出烟叶主体地位。将烤烟与其他益烟作物统一规划种植,是贵州烟草开展产业综合体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贵州烟草按照全省农业产业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开展了以烟为主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构建“统筹规划、多业协同”的新型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坝区耕地资源优势与区域稻米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粮烟互补的高效特色产业,形成“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烟稻共生”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烟叶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各综合体引入与烟叶协调发展、互补高效的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烟稻轮作、种养结合、烟蔬茬作等多种基本烟田高效种植模式。

贵州烟草突出产业融合,在产业综合体建设中,结合烟区市场特点和生态特性,经过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精选管理简单、市场风险小、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与烤烟进行轮作和间作,打造形成集循环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现代烟草农业。

走进贵州各地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完成掏厢起垄,配套粮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有序备栽,现代化烘烤工场、水利灌溉、烟区道路改扩建、智慧烟区管理平台建设、新建机耕道路等设施稳步快速推进。

2保规模,筑牢烟叶基础“组合拳”

坚持把稳固烟叶基础作为重中之重,保持烟叶供给规模总体稳定至关重要。贵州烟草多向发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稳固烟叶基础方面打好一套“组合拳”。

稳定基本烟田工作

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好基本烟田核心烟区保护与土地规划、基本农田规划的关系?这是贵州烟草在稳定基本烟田工作中始终思考的问题。

“关键在于融入地方发展规划,在于党委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贵州烟草思路明确。

贵州烟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自觉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充分统筹烟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烟地轮作,保障好其他产业用地的同时保护好基本烟田规模。

贵州烟草结合实际,采取有效举措落实文件精神。毕节市七星关区划定基本烟田面积11.16万亩。由镇村两级牵头,七星关区搭建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载体的土地流转平台,全区统一流转土地9万余亩。流转的土地统一由支部领办合作社按照市场化、规模化、区域化原则合理划分为烟叶种植区、轮作区、特色蔬菜种植区及相关产业种植区。

毕节市局(公司)探索建设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产业综合体,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2021年,毕节烟区共建设5个行业产业综合体。黔西市箐利村产业综合体科学确定轮作、接茬配套产业,种植青菜、油菜等作物,亩均产值达7000元。在威宁县,毕节市局(公司)正全力打造烟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明确15项建设内容,启动配套产业市场拓展、运行管理机制创新、数字化智慧化支撑三大重点工作,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

稳定烟农队伍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贵州烟草优先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参与育苗、机耕、分级、烘烤等专业服务工作,当地每年有3000余人获得季节性用工机会。

贵州烟草对口帮扶水城,在阿戛镇建设了“金叶富民中心”,下设党建扶贫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农机维修中心、惠民信贷中心等七大中心和可视化平台,全方位为周边农户提供培训、维修、信贷等服务。

水城县烟草专卖局利用烤烟生产设施多元经营促增收。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育苗大棚、烤房和烟地的空闲季节开展辣椒育种、食用菌等种植创收。

近年来,普及生物有机肥、推广新能源烤房、探索生物防治等方式在贵州各地种烟地区广泛实践。贵州烟草长远谋划,把一整套绿色循环的全新产业生态逐步移植给水城县的烟区。如今,这条产业链条节节开花,在帮助烟草生产绿色转型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

2022年,贵州烟草以职业烟农培育为抓手,以规模种植专业户为重点,以提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生产技能水平和管理经营能力为突破口,着力培育职业烟农、专业化服务人员、产业工人三支队伍,进一步解决“谁来种烟”难题。

稳固烟叶基础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贵州烟草已对构建烟叶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烟叶响亮品牌等作出了新部署、明确了新任务,新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期待。

同时,贵州省局(公司)突出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强服务、抓融合,加强烟农职业化培育,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机械化作业进程,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照实施数字产业强链行动要求,贵州省局(公司)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兴数字技术在烟叶产业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基于北斗、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烟草农业机械上的示范,着力打造数字烟草农业、智慧烟草农业。

目前,贵州省局(公司)在全国率先启动400万亩基本烟田数据库建设,烟草农业数字化转型走在行业前列。

3奔小康,打造烟农致富“金饭碗”

从曾经“苦甲天下”到如今“金叶飘香”。贵州烟草人带领广大山区农民书写了战天斗地决战贫困、绝处求生筑梦小康的伟大篇章。

贵州烟草发挥烟草产业优势,跳出烟草抓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收入单一、就业单一、产业单一的问题,不只是帮农民种烟,还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农村发展更多新型产业,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让烟农端上“金饭碗”。

过去都是烟农个人去流转土地,而在实施综合体建设的烟叶产区,则普遍由“村委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烟用土地流转中心,按“镇村协调、农民自愿、市场定价”原则,由村委会指导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支持产业综合体建设。土地流转期限均在10年以上,大部分为15年,有效确保了烟用土地的稳定。

今年30岁冒头的熊明钦是播州区枫园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多年。去年回到村里,承包种植了95亩烤烟,带动村里十多个劳动力务工,光工钱一年就支付了20多万元。

“以烤烟为主,轮作其它经济作物,地不闲,就能多赚点钱。”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农户代兴祥的情绪十分高涨。去年,他种烤烟赚了30万元,今年他准备大干一场。借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的建设契机,代兴祥从原有的130亩扩大到了200亩,实施循环生产,走一走新路子。

代兴祥的信心来自于福泉市局(公司)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今年,福泉市局(公司)计划总投入5367万元,在陆坪镇罗贝、罗坳坝区规划打造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示范基地”,以2000亩烤烟为核心,确定了饲料玉米、鲜食玉米、青储玉米、蔬菜、中药材、优质稻+渔等主要配套产业,构建起有机农业、轮作产业、接茬产业、景观农业、农旅融合产业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据了解,2022年,福泉市烟区将预计实现烤烟亩产量150公斤以上,上等烟比例75%以上,担均价达1650元以上,总产值990万元以上,烟农户均创收达10万元以上;配套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产业实现总产值1300万元以上,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4树典范,瞄准产业融合“风向标”
结语

在贵州,“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烟区综合体正在一点一点勾勒成型,乡村振兴和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