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徽州使我们仿佛进入一个民俗文化宝库中。常常会在细微的不经意之处,发现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追求极致的精神和通权达变的人生智慧。
徽州的文化情趣,引用萨缪尔·约翰逊的四句话,大体在此四端。
一是能在平凡的物件上展现功力和文化。砖雕、石雕、木雕三雕作为徽州工艺的冠冕(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徽州墨雕、根雕、竹雕的艺术成就也很不俗),是追求艺术功力臻于极致的典范。如今陈列在歙县博物馆内的一块砖雕,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竟花费了1200个匠工,具有今人难以逾越的9层透雕技术。在徽州人家里的正堂条案上,总会看到中间摆放一座钟,钟的一边摆放一个花瓶,另一边摆放一面镜子,寓意“终生平静”(钟声瓶镜)。一个小小的细节,蕴含这么美好的文化,是何等的智慧!
二是常从一个贫瘠的话题蔓延出丰富意蕴。在徽雕中,有不少题材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也有《商旅归来图》这样的大场面的写实主义力作。在徽州一个古祠堂里,能看到这样四幅雕刻的木板图案:第一幅是荷花与一对螃蟹画在一起叫“和谐”,第二幅是荷花与一对鸳鸯画在一起叫“和美”,第三幅是荷花与一对龙虾画在一起叫“和顺”,第四幅是荷花与一对青蛙画在一起叫“和鸣”。这四幅图案中寄寓着徽州宗族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以生动的画面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分别寓意社会和谐,夫妻和美,长幼和顺,家族和鸣。
三是在暗昧的事物中闪动着智慧的灵光。一位黄山的朋友曾调侃:徽州文化很多是由人称“别字先生”的人造成的,他们会在“寒”下面多打一个点,以说明这里的冬天除了天寒,而且雨水还多,包含着湿气;在棠樾“节劲三冬”的牌匾上,工匠在书写繁体之“節”字时,竹字头明显地偏离下面“即”字,表示吴氏乃侧室犹能尽节之意,让人意想不到一个字里面竟藏有如此春秋笔意;至于徽州人家楹联上“富”字宝盖上的那一点,很多都写得含蓄呈将露未露之状,表示太露富了不好。如此种种虽多是笑谈,但却揭示显示了徽州文化厚重已经渗透到不起眼的角落了。
四是在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施展才学。徽州的文化表达方式是丰富的,形式之美也是驰名的。素材中除了山水以外,动物、花卉、树木、云头、回文、几何形状等都可作为表达形式,喜欢把一些几乎不相关的图案联接在一起表达美好愿望,如“喜(喜鹊)、禄(鹿)、封(蜂)、候(猴)”。除了在图案中展现戏曲故事和忠孝节义的封建时代价值观,还有松下听琴、月下听禅、灯下读书、水下观鱼等文人雅趣作为徽派建筑上的题材。徽派民居有“四水归堂”理念,竟寓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参差错落的“马头墙”呈现“万马奔腾”的气象预示人丁兴旺,至于很多大族聚居的村落,其布局中的风水理念则更是值得玩味。
黄山的文化情趣,在清代徽州文学家张潮文人笔下就连普通的动物、植物都具有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性格。“蛟龙麟凤近于儒者;猿狐鹤鹿近于仙者;狮子牯牛之属近于释者也”,“竹梧兰蕙近于儒者,蟠桃老桂近于仙者,莲花薝卜之属近于释者也”;“玉兰,花中之伯夷;葵花,花中之伊尹;莲花,花中之柳下惠”;“鹤,鸟中之伯夷;鸡,鸟中之伊尹;莺,鸟中之柳下惠也”……试翻读几页清言小品文《幽梦影》,如此充满情趣的文字汩汩滔滔连篇累牍,读来不觉口齿噙香,不由得暗自羡慕生活期间的斯士斯民文气充沛淋漓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