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念腰中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读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一阙《六州歌头》,让人顿生“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的爱国之情。这位家在今皖南芜湖的于湖先生,是一位才情、气概可比苏、辛的爱国词人,他留下的诗词中不仅有“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浪漫,还有“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的超脱,更多的是“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的爱国热情。
与张孝祥的慷慨激昂,大笔如椽不同,生长在黄山脚下的诗人汪莘,作为一介有良知的布衣文人,一生数次为收复河山四处奔走献策,其家国情怀却只能隐逸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其巧小尖新的文化风格值得细细品味。
在他的多样化写作主题中,虽有“故国空乔木,野鹿上高台”的愤慨,“人间美恶如梦,试看几张书”的超脱,但更多的是“吾亦爱吾庐”,“无责自身轻”的自足。他寄情山水间,有“月白风清人倚栏”,“向画里嬉游卧里看”的村居生活,使他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精神自由。这位“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的诗人喜欢观察和思考,“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别具慧眼的他,喜欢“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寻求别般天地,总能在“半郭半村佳处”,发觉“一竹一花生意”,感受到“山中友,类先秦气貌,后晋衣冠”的古朴,认识到“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的家园多么可贵。瑰伟秀丽的黄山,有万种风情都萦绕在他的千秋家国梦里。
每值山河破碎之秋,黄山人的家国情怀梦就释放得热烈奔放。除了诗人的吟诵,更有画家的笔触。渐江的笔法勾勒幽深,黄宾虹的泼墨点染恣肆,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与同时期的文人画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从这里诞生的新安画派无论画品、人品得到了同时代和今天书画界的高度评价。除了文人墨客的笔下春秋,徽商以实际行动表达的家国情怀也同样可歌可泣,有弃商从军御外侮的吴吉人、有支持革命岂吝财的张静江、有侠骨丹心医国手汪惕予、有急公好义热心肠汪宽也……
当历史翻转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黄山岩寺、泾县云岭作为新四军军部,留下了很多动人的革命故事,为黄山的千秋家国梦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而又缠绵悱恻的正气之歌。
在电视剧《新四军》的片尾曲《桃花谣》中,就描写了那个时期的一段家国情怀:
“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红,女儿娇,梦儿飞满天;女儿梦,飞满天,相约一年年”
“花儿捎去心上香,暗结梦中缘。心上香,梦中缘,千万里剪不断,迎风迎雨向太阳,盛开那一年一年”
这首歌描写了抗战时期那些为了祖国山河梦圆,舍小家报国家,而甘心承受生离死别的先烈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先烈们,在桃花盛开的日子里只能怀念亲人,回味着他们的相约,向纷纷飘飞的桃花默默地传递着思念。
在这首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绵绵的情思中包含着无比刚健的民族意志,交织着磅礴的人间正气。在品味它优美丽的歌声旋律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战斗在黄山脚下的革命情侣们的“心上香”、“梦中缘”至今还在上空飘荡。我们不禁感叹:现代徽州的家国情怀多么气壮山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