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强调,要在推进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把产业扶贫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连接机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带动更多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国家局局长凌成兴多次强调,促进烟农增收,是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响应中央扶贫攻坚号召的需要。
必须带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
李克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
杨培森副局长反复叮嘱,烟农增收是烟草行业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后,又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和市场化运作,综合利用烟草农业设施,选准项目,找准市场,实现长远发展。
一方面
从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利用农作物秸秆、烟秆、酒糟等废弃资源生产烟用有机肥;
另一方面
按照“户清除、社收集、场加工”的运行模式,开展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生产加工育苗托盘、塑料筐等,既有效解决废弃农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变废为宝,帮助烟农增收。
从育苗大棚综合利用入手,开展食用菌、季节性瓜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从密集烤房综合利用入手,利用烤房的闲置季节和闲置烤房,开展双孢菇、黑木耳、竹荪、羊肚菌等食用菌生产;
从烟用农机具利用入手,在非烟季节,引导合作社向大农业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利用基本烟田轮作期和空闲期,按照“合作社+烟农”模式,多方式、多渠道开发利用,种植粮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通过订单的牵引,各烟区市州各显神通,尽显活力,基本烟田和烟草设施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数据:
目前,全省已建成有机肥加工场120个、农地膜回收加工场10个。2016年,全省合作社自制有机肥12.9万吨,废弃农地膜加工利用38万亩、生产成品2500吨,烟秆回收利用24万亩,实现增收5000多万元。2017年,全省计划开展自制有机肥15万吨、地膜加工利用50万亩、烟秆回收利用40万亩,实现增收7500万元以上。
数据:
2016年,全省育苗大棚利用面积150万平方米,烤房利用1.2万座,实现烟农增收4300万元。2017年,全省预计利用育苗大棚220万平方米,利用烤房2.2万座,烟用农机拓展社会化服务45万亩,实现烟农增收6000万元以上。
数据:
2016年,全省轮作利用基本烟田6.3万亩,种植农特产品30余种,实现烟农增收7500万元。2017年,预计利用基本烟田16万亩,实现烟农增收1.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