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需求拐点”真真切切地从趋势变为现实,卷烟消费掉头转下的势头非常明显,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消费环境和需求习惯的改变对于销售的影响都在加深、加重,市场需求的长期疲软进一步加重了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供大于求具有普遍性,尽管产业层面抓住提税顺价的机会主动地改善供求关系,但这种技术上的修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吃得太饱”让大多数市场都不堪重负,也让大多数品牌持续的低迷中不断挣扎。

现 象

近几年销量与结构对经济运行的贡献度快速地从3:7调整至2014年的1:9,今年的情况还将会严重一些。

事 实

“需求拐点”之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销量增长、结构提升“两轮驱动”

量的增长被抑制之后,仅剩下结构提升这“一条腿走路”。

结构提升已经从主要动力上升至产业发展的核心牵引,甚至可以说是仅存能动的“单引擎”。

问题:

一个是“一刀切”,梯次上移当然是更合理、更理想的状态,但投入太大、见效太慢,不如把低档烟“一刀切”这般来得简单有效;

另一个是“简单粗暴”,结构提升就是加大紧俏货源、畅销品牌投放,状态和口碑是被无视的。

上半年的品牌表现

表面上看,量的问题最突出,一些品牌快速从增长乏力滑落到同比减量的通道当中,同时这种减量也可以通过数据对比,进一步地落实到具体的市场和具体的规格;

实际上,低结构产品的销量下滑都是无可逆转的:

• 短短两三年时间,四类烟的命运和格局已经蔓延到了低三类烟,下一步还将蔓延至高三类等现在看起来结构还不算太低的价类。

• 红塔山们用了很长的时间,试图冲破高三类的“天花板”,但却一再地受阻于此,

• 二类烟迟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结构上的瓶颈与品牌口碑、价值形象的固化、矮化互为拖累,最终还原成为销量的持续下滑。

“需求拐点”一来,品牌之间的竞争立马进入到残酷的存量切割当中,大家都在保增长、拼增量,但考虑到供大于求的现实,以及增量的困难程度,稳状态必须提上品牌的议事日程。

一是有没有溢价能力,价格是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状态好不好很关键,决定了品牌的声誉和零售户的经营积极性,必须要确保零售户愿意卖、有钱赚,消费者的习惯是“买涨不买跌”,跌跌不休的品牌是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二是有没有强势产品,主导产品的竞争力和成长性是品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竞争力来自于产品的规模、结构和声誉,成长性取决于产品所在细分市场的潜力和空间。

三是有没有良好口碑,品牌千万不能被面上的销售数据所迷惑,销量增长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评价。

高三类市场:

有毋庸置疑,也有意外惊喜

“云烟(紫)”的第一规格是毋庸置疑的,以如此巨大的体量仍然保持如此稳健的增长,怎能不把其它区域性品牌逼入死角。

“红塔山(经典100)”、“白沙(精品二代)”、“双喜(软、硬经典)”也基本上对得住强势品牌的身份,以产品基座的形式保证了品牌自身的体量规模。

让人意外的是“黄金叶”,依靠两包整合产品死守省内,一包强势产品主攻省外,抱团取暖换来了“黄金叶”的高三类领先。

普一类市场:

以高度集中的“2+2”格局,封杀了后来者的机会和希望

“2”:

“芙蓉王(硬)”以百万箱级的大产品引领着整个普一类市场的强势发展,紧随其后的“玉溪(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加上“玉溪(硬)”之后的“软硬组合”,巩固了“玉溪”品牌的整体优势

“2”:

“黄鹤楼(软蓝)”与“云烟(软珍品)”保证了第二梯队的规模份额,其余除了“小苏烟”之外,也就只有艰难地刷存在感。

超高端市场:

在产品组合的层次和结构上都更为丰富、多元

超高端市场因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为品牌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产品组合的层次和结构上都更为丰富、多元。

一方面:已经被“4+2”牢牢地把持了话语权

“4”:

“白沙(和天下)”、“云烟(大重九)”、“黄金叶(天叶)”和“黄鹤楼(1916)”雄踞了第一阵营,其中“白沙(和天下)”在14个省级市场占据了第一品牌的话语权。

“2”:

“利群”和“苏烟”处于短时间内向前遥不可望、往后安稳无忧的第二梯队,“云烟”、“黄鹤楼”的其余规格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其余品牌则以分散、零碎和局部的姿态寻找着微小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超高端市场形成了另一种相对稳定的品牌样式

在单一市场往往是“1+1”的产品组合公式:

一个全国性的大品牌(负责满足市场的合理需求)

+

一个区域性的流行品牌(承担起本土品牌的主场拱卫),

=

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市场供应

成长性极佳的二类烟:

是“利群”的天下。其余品牌,与其有着巨大的差距

“利群(新版)”压倒性地布局覆盖了东西南北、城市农村,以360度无死角的先发优势当之无愧地引领着二类烟市场。

其余品牌,在产销规模、市场覆盖、形象口碑等方面,与“利群”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又往往以地产品牌的身份优势固守于本土市场,倒是以“南京(炫赫门)”、“黄鹤楼(天下名楼)”为代表的细支烟在二类烟市场打下江山、形成声势,颇有些风生水起的意味。

高端市场:

“中华”一枝独秀,其它品牌固守于“1+1”后一个“1”

“中华”以一枝独秀的优势捍卫着无可比拟的王者地位,“利群”、“黄鹤楼”、“芙蓉王”、“苏烟”以低调而谦卑地表达着自己对“中华”的尊重,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与“中华”分享市场成长的果实。

其它品牌则基本固守于“1+1”的后一个“1”。利用本土市场的品牌情节,在不影响中华大局与不损伤渠道利益的前提下,悄悄地生长和分享。

比较而言,300、400元这两个价位段仍然透露着“金三银四”的气息,短期内还没有强势品牌的有效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