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是什邡雪茄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对什邡雪茄上乘品质的肯定,是132小组成员的默默奉献,是四川中烟和什邡雪茄一段傲人的历史。那些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记忆,有着怎样独特的故事?

在长城雪茄的发展历史中,“132”是一个非常特殊、神秘的数字,它承载了无数的荣耀与传奇,在坊间留下了秘史般的传闻,被称之为“132秘史”。虽数十年的变迁,这段历史依旧为人所津津乐道。

1964年,毛主席身患感冒,抽烟后咳嗽很厉害,贺龙看到后便向毛主席推荐什邡雪茄,说抽这种烟咳嗽会明显减少。果然毛主席抽后既过瘾又不咳嗽,从此便爱上了这种产自什邡的雪茄。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工厂经过慎重研究,筛选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工人,成立特供雪茄卷制小组,专门负责生产特供雪茄。经过技术攻关,工厂一共研制出了35个配方,其中的1、2、13、33号成为选定产品。当时有人推荐主席选择1号雪茄……【查看更多】

完成使命后的“132
小组”何去何从?

132小组的解散

1978年,132小组手工卷烟正式停止生产,当时,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调整、整顿的转折期。市委各直属机构也在不断调整中,对“132小组”的存亡问题一直无人过问。在这段时间,小组就地开办了招待所,基本可以自己自足。此间,危德纯同志先后两次致信中办和北京市委,要求妥善解决“132小组”的有关事宜。终于,1984年,经北京市委请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于1984年12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发出“关于撤消‘132小组’后一些善后问题的安排意见的通知”。

小组成员善后安排

根据通知精神,“132小组”撤消后,厂房的前院移交北京市委;后院移交北京卷烟厂。 而相关小组成员也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危德纯(小组负责人之一,来自中央警卫局,解散后回到中央警卫局)、柏宝英(小组负责人之一,解散

后,回到北京市公安局)、刘宗贵(技术员,解散后,调入北京烟草贸易中心)、黄炳福(技术员,1972年调回四川什邡卷烟厂)、姜跃秀(卷烟工、解散后调入北京烟草贸易中心)、吴建华(卷烟工,解散后调入烟草贸易中心)、金桂敏(卷烟工,解散后调入北京烟草贸易中心)、孙绍文(卷烟工、解散后调入北京烟草贸易中心)、范国荣(卷烟工,解散后调入北京卷烟厂)、方秀芬(卷烟工,因病调回原单位--北京玩具四厂)、杨清生(卷烟工,1974年调回北京卷烟厂)、谷彩(炊事员,小组解散前已退休)、朱景林(锅炉工,解散后回原单位--北京玻璃厂)、任保萍(锅炉工,解散后回原单位--北京葡萄酒厂)。

范国荣传授雪茄卷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