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写在红塔集团创业60周年之际

2016年,几代红塔人心中洋溢着同样的自豪与自信。这一年,红塔人走过创业历程的第60年。

60年前,一个税利每年只有50余万元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纳税大户、知名企业。仅“十二五”期间,红塔集团累计实现税利2661.02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378.84亿元,增幅107.54%,为国家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0年前,仅有“丰收”等两个品牌的企业,如今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拥有14个卷烟生产点,拥有“红塔山”“玉溪”“红梅”三大中国品牌的跨国大型烟草集团。

品牌是企业的象征,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纵观红塔集团60年创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品牌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持续发展的历史。

品牌兴,则企业兴。红塔集团紧跟时代潮流,紧跟行业改革步伐,不惧市场风云变幻,视品牌为企业之基,视品牌为发展之魂,视品牌为竞争之核;坚持做大企业、做大品牌的发展之路;坚持原料清香、工艺严苛、品质过硬、传递价值的品牌建设之路,推动品牌持续向前发展。

60年的品质沉淀,红塔品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1980年,“红塔山”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优质名牌,授予著名商标称号;1987年,“红塔山”“红梅”“阿诗玛”“恭贺新禧”4个品牌被评为全国烤烟型卷烟优质产品;1988年,国务院批准放开价格的13种名牌卷烟中,这4个品牌名列其中,在当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4个品牌加上“新兴”一举夺得5枚金牌;1991年,“红塔山”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93年,在众多的国产卷烟中,消费者评出最好的10个品牌,前三名分别是“红塔山”“阿诗玛”“红梅”;1995年起,“红塔山”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位;1997年,“红塔山”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353亿,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

进入新世纪,红塔集团顺应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顺应“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卷烟上水平”等战略方针,审时度势,品牌结构持续提升,品牌发展和品牌结构调整持续向好,红塔集团“红塔山”“玉溪”“红梅”三大品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巍巍屹立。2005年,“玉溪”“红塔山”“红梅”3个卷烟品牌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红塔山”在“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商标”活动中脱颖而出,位居第25位,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商标”100强。2011年,“红塔山”销量突破300万箱,“玉溪”销量突破100万箱……

回望60年,有太多的辉煌与传奇难以忘怀;回望60年,有太多的开拓与创新需要书写。

激情创牌红塔山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国一穷二白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争相谋划最新的蓝图。河南许昌,新中国烟草行业的一次重要会议召开了。

烟叶是卷烟工业的基础。发展新中国的卷烟工业,需要梳理清楚全国各适种区的烟叶品质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烟草行业烤烟品质鉴定会在河南许昌召开了。

虽然路途遥远,虽然山峦叠嶂,祖国西南一角的玉溪还是选送了自己的烤烟样品,前往河南许昌参加鉴评。

这是一种企盼,能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作贡献的企盼。风雨兼程,玉溪烟叶抵达河南许昌时,全国烟叶鉴定会已经落幕,河南烟叶得到了100分的满分,名列第一。但是,当评委们看到这金黄油润、香气袭人的玉溪烟叶时,依然为玉溪烟叶进行了分析评吸。

奇迹发生了。评委们的打分不断“爆表”,玉溪烟叶品质香气等综合指标得分108分,烟叶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吸均优于参评的所有烟叶。这成就了行业的一段佳话,成就了玉溪烟叶的美名,更开启了早期红塔山创业者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1956年5月,玉溪烟叶复烤厂在荆棘丛生的白塔山破土动工,8月建成投产;1957年更名为玉溪烤烟厂,11月正式投产;1958年5月,出品“丰收”牌卷烟。

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红色成为最具特色的时代表达,成为渴望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人文象征。白塔山下的开拓者,用桐油拌上高原的红土把白塔涂成了红塔。

从此,一种渴望,一种期许,矗立在碧玉清溪的大地上。是初心,更是誓言。

时逢喜迎国庆10周年热潮。创业者以红塔山为创意,设计出龙马抱塔的图案,他们要献给毛主席,要向国庆10周年献礼。

工人们激情满怀,精益求精。在驰名全国的玉溪优质烟叶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切丝烘丝,水分控制,一丝不苟。最让创业者们为难的是没有香精香料,来自上海的配料师傅和本地师傅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遵循烟叶自然发酵的规律,用白兰地、茅台酒和冬蜂蜜配制为香料。可以想象当“红塔山”香烟送往中南海时,整节火车车厢里香气袭人,散发着至臻、至纯的气息。

红色的字、红色的塔、红色的山一下子就打动了红色年代的人们,深深影响着具有红色理想和红色文化的中国人,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红塔山”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一个商标,它更是一种精神,一段传奇,一曲充满力量之美的奋进之歌!

著名诗人李瑛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群开拓者来到这里/把山和山上的红塔高高地举起来/在中国工业的地平线上/使它变成一支火把/一面旗帜/于是/全中国/从任何地方都能看见/寥廓天地间/耸立着一座红塔山。

品牌价值商先知

经历了诞生的期盼和创业激情,品味了建设和发展的艰辛,红塔人初心不改,秉承质量第一的理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一路奋进。

1972年,“红梅”问世,还是一如既往的红色情结。那点点鲜红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妆点着祖国壮美河山,清晰醒目,深入人心,很快就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品牌覆盖辽阔的城乡,成为全国销量最大的品牌之一。

1982年,甲一类品牌“玉溪”卷烟正式投放市场,结束了玉溪卷烟厂没有甲一类卷烟品牌的历史。玉溪是山水之乡,诗人杨慎曾写下“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的句子,描绘了玉溪碧玉清溪的景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塔人似乎具有碧玉清溪的秉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善若水”。

“玉溪”品牌定位高端,顺应了改革开放后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端卷烟的需求,契合谦逊、执著、变通、务实、与人为善的高尚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玉溪”品牌不断发力,稳居国内高端卷烟销量前三甲,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得分多次获得全国卷烟品牌第一名。

人们常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市场来说品牌价值是商人最先洞悉、最先知晓的。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洋烟”涌入中国,适应了人们希望提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似乎有大行其道的趋势。广东沿海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发现了与外烟产品品质相当的国产卷烟——“红塔山”。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红土高原,成群结队来到玉溪,安营扎寨,把“红塔山”销往全国各地。于是消费者惊喜地发现,“红塔山”质量上乘,设计美观大方,一时间“红塔山”走俏大江南北,有时甚至是“一烟难求”,成为了品质和时尚生活的标签。

1992年,全国放开了所有卷烟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在两烟交易市场上,很多经销商为获得“红塔山”卷烟的经销份额,互相比价,“红塔山”后来的经销报价炒到了初始报价的近一倍,但还有人高高地举起认购牌;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卷烟订货会议上,数万人争购“红塔山”,以致柜台被挤倒;在首届“昆交会”上,争购“红塔山”的客户犹如潮涌,投入交易会的3000箱“红塔山”供不应求。

“红塔山”的神奇崛起,近乎于疯狂热销的商业现象,曾被当时的专家学者、媒体和行业概括为“红塔山现象”。

2007年,“红塔山”品牌年销量一举超越100万箱大关;2009年,“红塔山”品牌年销量突破200万箱,达217.57万箱;2011年,“红塔山”品牌更上一层楼,销量突破300万箱。

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直言,拥有年产300万箱的卷烟品牌曾经是中国烟草人的梦想,而今率先由“红塔山”实现,是中国烟草进入新时期的一个标志。

民族品牌的旗帜

在“红塔山”“玉溪”“红梅”走向全国,走俏市场同时,也拉开了与国际洋品牌正面交锋、同场竞技、逐鹿大市场的大幕。

大市场,大竞争,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也是中国烟草自身发展的需要。机遇,毋庸置疑。加入大市场,参与大竞争,在海外市场上打响中国品牌,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挑战,不可小觑。国际烟草三巨头菲利普•莫利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的规模实力、品牌影响、市场营销等均具领先优势,占有中国以外60%的市场份额。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大同类跨国公司于中欧、东欧8个国家收购、合资或兼并了31家企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由此消亡。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包括“红塔山”在内的中国民族品牌的问题,是必须迈过去的坎。市场如战场。红塔集团作为90年代中国烟草规模最大的企业,率先走到了国际市场的前沿,与其他烟草企业共同抗衡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红塔人主动进行战略思考、创新求变,用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品质的又一次飞跃提升。

“天外还有天”,这是红塔人对大市场、大竞争的清醒认识,更是红塔人在大市场、大竞争中再创辉煌、谋求更大发展的内心渴望。

“山高人为峰”,这是红塔人对传承和超越精神的理解,表达了红塔人持续创新、不断开拓的勇气与信心。

在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中,红塔人紧跟行业改革步伐,充分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敢于亮剑,敢于出招。“提质创新、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做精‘玉溪’、做强‘红塔山’、做大‘红梅’”成为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发展目标。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实施的两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后,红塔集团建起了新厂区,率先在全国烟草行业中建设起第一座生态型、环保型工厂。迈进品牌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红塔集团拉开了第三次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序幕。第三次技术改造是红塔集团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技术改造。这次技改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内提质量、外树形象、提升竞争能力”为目的,主要从制丝工艺技术、卷接包装备、物流系统、生产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经过前三轮技术改造,红塔集团全面提升了卷烟产品内在品质,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实现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转变。产品品质的提升也助推企业走出发展“低谷”,不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而且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红塔集团产品销量以每两年一个节点的惊人速度不断延伸。

“十二五”期间,红塔集团围绕产品工艺统一和质量保障水平的提升又一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在新一轮的技改中,红塔集团实施了玉溪卷烟厂制丝线工艺改造和打叶复烤特色工艺改造;实施了楚雄卷烟厂易地技改和打叶复烤特色工艺改造;实施了大理卷烟厂就地技改项目;实施了昭通卷烟厂制丝线就地技改等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经过第四轮技术改造,红塔集团实现了卷烟加工环节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品质的提质创新。

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始终是品牌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红塔人深刻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能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走在别人的前面。90年代末,红塔集团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2001年,红塔集团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卷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确保站在烟草科技的最前沿和品牌研发的制高点。

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红塔集团以研发创新支撑品牌发展,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研发适销对路品种,不断满足消费者要求,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工艺革新改造,打造精品生产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红塔山”品牌、“玉溪”品牌先后成功推出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

时光荏苒,红塔集团三大品牌“红塔山”“玉溪”“红梅”发展一路向上,畅销中华大地,红塔品牌以鲜明的“中式卷烟”特色走出国门,销至欧洲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让国际市场认识了“中式卷烟”的品质与魅力。

这是红塔品牌的胜利,同时也是“中式卷烟”的胜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品质提升在烟田

时尚,来来往往,市场,潮起潮落。一些品牌昙花一现,在历史的岁月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些品牌持续创新,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历久弥坚,30年,60年,甚至100年。

如果说,红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来自烟叶的天赋品质,那么“烟田是第一车间”就是依托天赋资源的自觉努力与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卷烟厂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卷烟,供不应求,而红塔人却看得更高更远。他们把资金、技术、情感投向烟农,投向烟田,帮助烟农提高科技种烟技术、科学种烟水平,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和排灌系统,改善烟农的烟叶种植条件;他们大力推广先进烘烤技术,改善烤房建设,确保种出好烟,烤出好烟,烟叶质量持续稳定提升。烟农收人提高了,红塔烟叶原料的质量得到了根本保障。

此后,当市场发生风云变幻时,人们才明白红塔人的深谋远虑。人们习惯已久的卖方市场,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买方市场。很多卷烟品牌因为买方市场的挑剔,变得黯淡失色,甚至退出市场。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只有品质最好的品牌才能生存和发展。“烟田是第一车间”成为红塔品牌卓越品质的经典,不仅各卷烟企业纷纷效尤,就连制药、造酒等企业也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优质原料基地。

从2000年开始,红塔人为保证和持续提升产品的卓越品质,开启了“绿色烤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坚持采用生物治虫法,通过以虫治虫、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来提高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性;坚持选择纯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越的烟叶适种区,最大限度地降低烟叶有害物质、提高烟叶原料质量、保护烟区生态环境。

2001年,“绿色烤烟工程”在玉溪市3.5万亩的示范烟田中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红塔集团在全市55万亩优质主料烟基地中全面铺开了这一工作。近10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已成为红塔品牌提升品质与价值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红塔集团通过创新配方技术,加强烟叶原料、特色制丝工艺、烟草薄片应用、滤嘴改进、增香保润、减害降焦等方面的研究和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努力提升红塔产品的独特香型和口味特色,将红塔产品打造成为行业品牌规模、产品销量稳居前列的实力竞争者。

质量管控铸品牌

早在1961年,玉溪卷烟厂便提出“质量第一”的方针,一甲子已然过去,红塔问道品质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对品质的追求从未停止。“质量第一”始终是红塔的立企之本,走品质发展之路,一代代红塔人用极致的匠人之心,坚守着每一支“红塔制造”的品质。

红塔人深知,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零缺陷”的产品,来自于对质量隐患的“先知先觉”。质量隐患排查,作为红塔工艺质量工作的重点,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红塔的质量隐患排查工作借鉴了安全管理的经验,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方面,成为过程质量控制上的新探索和新模式。

面对产品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质量零缺陷”为追求的红塔人自加压力,按照“支支精良、包包优秀”的要求,全力推进外观质量专项改进工作,将质量隐患排查进一步深化落实,以消费者的视角再次严苛地审视产品,对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哪怕是烟支上一个轻微的皱纹、烟包上一片小小的烟沫,也要从制造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或消除,以扎实的工作践行“质量第一”的理念和承诺。

红塔人深知:品牌和企业的兴旺离不开产品质量的强力支撑。唯有以谨慎的态度、不懈的努力、扎实的工作,才能稳固产品质量的大堤,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

翻看红塔集团“十三五”产品质量管控规划,产品质量管控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提高卷烟内在品质,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在行业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的合格率为100%、烟用材料抽检合格率为100%,建成高效的卷烟产品和烟用材料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有效提高品牌合作生产与境外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在清晰的目标引领下,红塔集团2016年从多个重点领域选出对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的12项优先主题。“产品工艺研究”“生产过程质量隐患排查”“完善合作生产、境外生产质量管控体系”“质量管控体系暨质量文化的构建”……这些优先主题的确立为建立红塔集团“质量控制中心”、提升“质量保证能力”、追求产品“零缺陷”、保证集团“打造一流卷烟制造基地”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质是永恒的,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没有一流的品质难成一流的企业。从建厂之初,质量意识就深深刻在红塔人的心中,如今,这更是促进红塔集团发展的一座精神富矿。发展至今,红塔集团一年500多万箱的产量靠的不是一个人、一批人,靠的是几代红塔人,靠的是全体干部职工对品质的共同坚守。“谁制造谁负责”,“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对质量、品质的追求,系统化渗透在各卷烟生产厂的生产流程中,每一天都在强化着红塔人的质量意识。这不仅是红塔行稳致远的自身发展需要,更是红塔人心底对消费者最庄严的承诺。

60年的岁月闪耀着拼搏的光辉,60年的路程迸发出创新的生机。当进入“十三五”发展新时期,深植于红土高原、走过60年的历程、昂首迈进“十三五”的红塔集团将坚定不移朝着既定方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