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山 新气象 新徽商

1-5月份,安徽中烟自有品牌实现批发销量80.97万箱,同比增加3.86万箱,增幅5.0%,增幅排名行业工业企业第7位。

1-5月份,安徽中烟批发销量同比增长5.0%,增幅高于行业平均增幅(1.2%)3.81个百分点。其中:一类烟同比增长22.41%,增幅高于行业15.91个百分点;一、二类烟同比增长15.49%,增幅高于行业5.53个百分点;三类以上同比增长10.98%,增幅高于行业7.1个百分点。

1-5月份,行业短支烟(24个规格)合计批发销量8.82万箱,同比增长175.22%。安徽中烟销量2.98万箱,同比增长26.36%,占行业短支烟份额33.75%。黄山(记忆)批发销量2.85万箱,占行业短支烟份额的32.29%。

……

2017年1至5月份,安徽中烟的营销数据格外亮眼,也使得今天的“黄山”品牌颇有些苦尽甘来的意味,从“三降”到“三增”的过程与艰辛对安徽中烟来说真是一言难尽。但正缘于此,也使得安徽中烟的趋稳向好更显得弥足珍贵。

安徽中烟有着悠久的卷烟制造历史,“黄山”也曾创造过中国烟草历史上最辉煌的业绩,从“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到“品黄山天下无山”,“黄山”的壮志豪情一览无余。如果单以产品线的形态、样式和构成,“黄山”几无挂漏,真是对应了天下无“山”,但近几年给外界总的感觉,是想法很多概念很多,唯缺聚焦,没有真正地做深做透做起来。其实真正追究起来,品牌的恢复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黄山”追求一流的脚步从未松懈,从2012年安徽中烟第三次创业的起始年——“天都”和“红方印”的上市就奠定了“黄山”起势的基础,而2015年“黄山(记忆)”的上市就已经使“黄山”的起势初露端倪。可以说,“黄山”今天的锋芒初露是多年努力进取的结果。

2016年,徽烟大师级新品——“黄山(徽商新视界)”、“黄山(徽商新概念)”、“黄山(徽商新视界细支)”、“黄山(徽商新概念细支)”等一系列“徽商”产品隆重推出,使“徽文化”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徽文化”的融入,使志在做好“传承者”“攀登者”“带头者”的安徽中烟找到了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文化根基,而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分析,以诚实守信、贾而好儒、克勤克俭、以义利取等品质为特点的“徽文化”确实是安徽中烟走出低谷的一股沉稳坚实的精神力量。

走进安徽中烟,我们发现,今天的“黄山”,是一派完全崭新的气象。

“徽商”系列为黄山品牌文化注入新活力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徽商进入鼎盛时期。

“安徽”之“徽”来自“徽州”,自古文风昌盛,从来商旅兴隆。《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如果以此算起,源远流长的徽商与徽商文化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本是为了生存“徽商不蹲家,经营走四方”,却缔造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大商帮。

作为全国烟草生产最早的省份之一,安徽烟草加工始于清代中叶,兴于清末民初,经历了由手工、烟丝加工到机制、卷烟加工的发展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安徽卷烟工业有近80年的发展历程。1600年与80年的时间跨度,历史与现实的牵手,徽烟与徽商的血浓于水,绝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重合,更在于内在精神的契合。

“黄山”自1958年诞生以来,几番沉浮,每逢举步维艰之时都有非常之举打开局面:“黄山”特供卷烟的美谈,“特制黄山”的“石破天惊黄山潮”效应,“一品黄山”的横空出世,“黄山(红方印)”徽风皖韵的文化厚重,“黄山(天都)”宣纸诗画的中国气派,都是点亮市场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人们可以感受到“黄山”品牌顽强努力自强不息的徽商精神。

近几年“黄山”或许是有些黯淡了,对于现在的“黄山”来说,“黄山”的未来不在于规模,而关乎价值、形象和口碑,“天都”、“红方印”已经在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开拓与试探,但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徽商”系列能做到吗?而“天都”与“红方印”又能从过去的得失之间为“徽商”们的成功做些什么?这或许比今天的增长更值得关注。

我们可以看一下安徽中烟对黄山品牌的布局:

在“天都”与红方印之间,是安徽中烟为“徽商”系列设置的发展空间,“徽商”系列是瞄准徽商特定人群而研发的“黄山”品牌高端产品,这一系列在高端引领方面会比“天都”系列更有针对性和延展性,也更符合“黄山”品牌根植徽商故土,古为今用,探索前行的文化定位,而且追溯历史,徽烟之路也正是对徽商精神的实践和传承之路。

历史上有名的徽商比比皆是,例如黄山毛峰茶叶创始人谢正安、墨业巨商胡开文、歙县棠樾人鲍志道、红顶商人胡雪岩;而当代徽商更是遍布天下,商业巨子史玉柱、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苏宁环球董事长张桂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等,此外香港“纸业大王”姚国安、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都是安徽人。

据统计,当前国内外徽商社团组织已达182家,联系各地徽商近十万家,可以说“徽商组织遍天下”,现在年销售额超千亿和近千亿的徽商企业十余家,年销售额达百亿元的徽商企业近百家,已上市的徽商企业近百家,2016年全国徽商销售总额达4.8万亿元,约相当于安徽省GDP的两倍。

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一言以蔽之,凭的是“徽商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它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徽商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天下为怀的开放精神、

重仁重义的诚信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通权达变的创新精神、

热心公益的奉献精神

而“贾而好儒”更是徽商独具的特色。他们贾不忘儒,孜孜向学。徽商中不少人从贾之前就熟读诗书,粗通翰墨。经商之后,仍然好学不倦,诗书相伴。故很多人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甚至以文名闻于当世。由于“贾而好儒”,徽商就能够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从商经验,从而更富于理性,经商能够准确判断、决策,尽可能减少失误;也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商业伦理道德的思想资料,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他们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贾而好儒”又使徽商多为有文化的商人,这样更便于与政府官员沟通,甚至结成友谊。徽商无论在哪里,都和政府官员、文人学者建立密切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从而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或支持。文人学者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做宣传,大大提高了徽商的知名度。总之,徽商之所以能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是与这一重要特色分不开的。

正是深切认识到在历史的洪流中,徽商群体本身已从一个商帮锻造为一个品牌,安徽中烟才汲取百年徽商智慧,借助各类平台深度介入徽商大型活动,聚焦这个群体,开展品牌植入宣传,并于2016年10月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期间隆重推出“黄山(徽商•新视界)”、“(徽商•新概念)”,以独特匠心向当代徽商致敬,在海内外徽商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徽商群体的广泛认同。

针对徽商这一特定群体的“圈层营销”积极发挥了商界精英的高端引领和口碑传播作用,通过徽商和徽烟的文化和消费融合,增强了“黄山”品牌在“徽商圈”的影响力,推动着“黄山”品牌的价值升级。

“徽商”系列的加入,使“黄山”品牌架构设置更为合理,弥补了“天都”与“红方印”之间文化与价格上的空档地段,无论是在文化传播和“黄山”品牌的结构提升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徽商是一个不可小覰的群体,无论是过去的徽商还是现在的新徽商,都以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这一特定人群的影响之广,素质之高,辐射力之强都令人充满想象,“徽商”系列如果能在这一群体中产生影响并发散出去,对“黄山”整体品牌的发展会有非常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安徽中烟在传承和发挥徽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正以开放的视野在品牌营销上探索创新,和众多新徽商一道,用徽烟做一张贾而好儒的名片,用创新树一面伙伴天下的品牌,传承徽商文化与徽商精神,在加快推进安徽中烟转型升级发展中行稳致远。

“好抽好用好看”的研发理念为黄山新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品牌结构再合理,文化理念再先进,产品不好,都是空中楼阁。好产品是企业发展的龙头,产品开发是核心。

产品好不好直接决定着品牌能不能做起来。

这两年,“黄山”一系列新产品都令我们耳目一新:“高山流水”的精妙绝伦与古朴典雅,“黄山(记忆)”的纯真与美好,最美高铁的现代与闲适,徽商系列的高端与大气……可以说安徽中烟近两年的每一次出新几乎都get到了市场的热点,从常规高端烟到细分市场的细支烟与短支烟,黄山品牌都有拿得出手且业绩不俗的代表作品,这背后是安徽中烟技术研发力量的强大支撑。

“我们的研发理念是‘三好’,这个‘三好’我们定义为‘好抽、好用、好看’。”安徽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张劲这样来诠释安徽中烟的“三好”理念。

一包烟怎么才能做到好抽?

可以用做菜来打个比方:

做一包好烟,其实跟做菜是一个道理。做菜的第一道流程是选菜,菜一定要健康、新鲜。对于生产卷烟来说,第一个条件就是原料要好。国内烟叶的重点产区是云贵川及安徽河南等地。安徽中烟在这些产区都有自己的烟叶基地,在烟叶种植过程中,安徽中烟的原料室会根据新品研发的需要对基地提出具体要求,从选种、选地开始就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过程控制,育苗、移栽、施肥、打顶一直到烘烤等每个环节都必须按这个要求标准来执行,达不到具体标准的,坚持不用。

“菜”——也就是原料,选好后,第二道做菜的工序就是“择菜”,这个环节在卷烟生产工序中就是打叶复烤。在这个阶段,过去是工业公司直接给商业下一个标准就行了,但安徽中烟在复烤厂开始打叶复烤时坚持派驻三到四个人全程跟踪加工过程,对大中片率、梗带叶等都有严格要求、考核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查找源头以期改进。安徽中烟还对每个烟区、每个等级的烟叶、烟丝建立了“身份证制度”,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化学成分等进行全面抽检,并据此跟最初的要求标准进行对比评测,对发现的差别与问题追踪根源并反馈给烟叶基地。

择完菜,是保鲜阶段。择好的“菜”要放到有严格要求的储藏条件下醇化,达到新产品需要的条件才能取出来使用。

然后才是配菜阶段。这是产品好不好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安徽中烟在这个环节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安徽中烟有专门的叶组配方团队,这个团队采用竞争式研发机制,一般一个任务下来要分成三个组来承担,每个组的人员自由组合,基本都是老中青人员配备,这三个小组是竞争关系,分头研发,择优录选,一旦被选中,便和年终业绩相挂勾,这样不仅保证了新品研发的成功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叶组配方出来后,是香精香料的选择和加入,也就是相当于配菜中的佐料,这个环节完成后,便是辅材的选择和配比设计,例如滤棒、水松纸等形成整体配方,从而完成“配菜”的全过程。

最后是“炒菜”,也就是相当于卷烟的生产过程。炒菜中火候的把握是关键,卷烟生产的加工过程便相当于火候的把握过程,工艺装备室和质量控制室与安徽中烟五个加工厂会进行长期的沟通,在这个卷烟的加工过程,技术中心对车间的水分、流量、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往往一个产品会在不同的加工厂同时加工生产,如何保证设备的统一性、每个指标的统一性,让每个参与生产的工人对产品的要求都有清晰的认知是个难题,安徽中烟技术中心采取了加大培训力度的方式来进行质量把控,技术中心利用每个月不同工种人员的休息时间开展多层次的交叉培训。通过不断举办各类培训,安徽中烟获得了大批具备较高素质的员工。据统计,2016年安徽中烟举办各类培训班143个、参与培训11000多人次,完成了5个批次、464人次的职工技能鉴定工作。大量严谨、实用的培训解决了“人”对技术标准要求的认知,从而保证了卷烟生产过程中对品质的保障和统一,而且后续配以科学的检验程序,使每一包烟都具备了“好抽”的完美品质。

“好用”是安徽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张劲于去年提出来的新的研发理念。

张劲原来在进出口部工作,曾任芜湖卷烟厂副厂长,同时负责“都宝”在罗马尼亚建厂的项目,在此工作期间,与英美烟草和菲莫公司都先后有过比较频繁的谈判与合作,在与这些国际大公司的接触中,张劲发现,与国内烟草企业格外注重好抽好看的现象有所不同,这些国际公司更加注重的是 “好用”,也就是说,在“好抽”的基础上,无论从包装还是从开盒的方式等细节来讲,如何让消费者用着更方便更省心才是国际公司真正下功夫考虑的问题。

如何让一包烟更“好用”,从安徽中烟即将上市的短支烟“红方印1755”新品上,我们能更为直观的感受到:

首先是条盒的包装,普通的条盒包装,往往是在条盒一端开口,烟包越往后拿越不方便,当消费者拿到最后两盒时,不得不把整个条盒撕掉才能取出,虽然已经形成习惯,但却极不方便,于是“红方印1755”采用了这样的条盒包装:

这种包装的好处是透明外膜撕掉之后,侧开盒,盒内侧有隐藏的小块磁石,当消费者从正面打开条盒将烟取出后能条盒还能自动扣上盒盖,从而保证了拿取和储藏的方便性。

另外一个很人性化的考虑是条盒透明膜的破拆技术。当消费者每次在撕开一条新的卷烟条盒时,因条盒透明外膜很滑,不方便撕开,针对这个问题,技术中心特意做了一个“由此撕开”的提示,将拉带显性化,并特意将拉线留长了2~3毫米,方便消费者一拉就开。技术中心的同志们给这种技术起了一个非常好听易记的名字——“一撕拉”。

透明拉带长出的2厘米背后是让消费者有更好体验的大理念

撕开外膜之后,烟盒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外烟盒打开之后,还有一个“润香宝”的设计,解决了消费者取走一支烟后,因烟盒打开而使其它烟支失润或受潮的问题:

这种“好用”表面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却实实在在解决了消费者方不方便的问题,是对每个消费细节的关注,是一种用心良苦的关爱,背后体现的却是技术人员如何做好产品的专业与理念。

而“好看”同样也不仅仅局限于哗众取宠与赏心悦目。

烟做的好看不好看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第一次购买率。国际公司曾在国外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烟包设计的好看不好看,在消费者决定是否第一次购买的因素中占到90%的比重,能否重复购买的关键因素则是好不好抽。

所以在目前整体卷烟消费下降,控烟环境越来越严苛的条件下,新产品好不好看更是至关重要。 尤其是烟包的设计,既要符合目前30岁以上的主流消费人群的审美,又要迎合现代化年轻化的消费人群的审美。在这一方面,“黄山”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目前重点打造的“徽商”系列和“天都(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惊鸿的简约外观,华贵的细腻质感,将中国传统文化高山流水的意境用现代电声科技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把三千年的古典诗意镶嵌在烟盒上,形成古典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徽商:在烟包上再现了徽商经典的历史场景,融入徽商核心的商业道德标准,建立了审美与文化内涵兼具的视觉体系,用产品诉说故事,降低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让“黄山(徽商)”成为徽商文化的特色标签。

红顶

同样,在“都宝”系列新产品和“最美高铁”、“红方印1755”等产品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黄山在“好看”上的创新与突破。

做精品,超竞品,通过系列高端设计、区域定制研发、可视化技术、彰显焦甜香风格、特色加工工艺等手段,赋予了黄山品牌新的竞争力,而“好抽好用好看”研发理念为黄山新品的上市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黄山品牌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有徽烟风韵又有现代色彩的生机勃发的新黄山。

短支烟为黄山品牌发展开辟新领域

如果让烟民来评选最近的流行语,那么必定是“少抽两口,抽好烟”。

其实,这句话最早来自于“黄山(记忆)”。

从全行业来讲,是黄山(记忆)首先开启了短支烟市场的“破冰”之行,敢于打破短支烟价格偏高的市场格局,基于成熟的市场调研,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短支烟在中国卷烟消费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属于小众型产品。直到黄山(记忆)横穿出世,才让小众产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市场接受度呈现出了反常态的“几何式”增长,让原本1分的市场扩展成了1*N倍。

从84mm到74mm,10mm的缩减,是对“少抽两口,抽好烟”消费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市场需求的恰当回应。短支烟烟支缩短,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减的恰到好处,是在满足吸食体验的前提下,对消费者健康的主动关注。

一般来说,“满足感”是短支烟的一大特点,如何把7口的感觉体现在5口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产品品质、技术上有更多的投入。黄山系列的短支烟,不是对常规烟简单的物理切除,而是为了保证产品烟气既有满足感又柔和细腻少刺激性,所以在叶组配方设计、香料选择、工艺处理等方面都做了技术研发,精益求精。

“黄山(记忆)”带动了全行业短支烟猛烈的发展势头,比如后来居上的“黄金叶(乐途)”,去年全年卖了2万多箱,今年1-4月继续高歌猛进,“黄山(记忆)”依旧叫好叫座,几乎是一己之力撑起了黄山的企稳向好,到年底短支烟整体有望达到接近30万箱的市场规模。另外,也使越来越多的烟草品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希望来做短支烟,短支烟几乎成为细支烟、爆珠烟之后的又一产品标配,以至于如果哪个品牌没有拿得出手的短支烟,似乎好像就有偏科的嫌疑。

因为“黄山(记忆)”的先人一步与巨大成功,以及随后“最美高铁”的跟进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安徽中烟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已经树立起“短支烟专家”的形象认知,从目前来看,短支烟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而安徽中烟也提出了“致力于做行业短支烟引领者”的发展目标。

安徽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根植江淮大地,沐浴徽风皖韵,安徽烟草从来不乏徽商那种度势趋时、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历史上安徽烟草创造过中国烟草行业“三个第一”的辉煌,即第一个实施烟草专卖制度,第一个打破少数卷烟垄断高端市场的品牌格局,第一个实现烟草工商分离改革。从“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的经典传颂,到开启烟草行业全新的文化营销时代,再到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引领短支烟风潮,正是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成就了“黄山”与时俱进的品牌活力,成为中国烟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八百里皖江奔腾到海,几世纪徽商薪火传承。抬望眼,千年徽商之路已渐行渐远,徽商曾经的人、物和故事逐渐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而历经岁月磨砺、积淀的徽商精神任凭时光流逝而不灭,诚实守信、贾而好儒、克勤克俭、以众帮众、以义取利、爱国奉献等宝贵的品质,是行走在路上的徽商永恒的行囊。作为徽商一分子,安徽中烟正身体力行弘扬徽商文化、笃行徽商之道,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在烟草行业谱写着一部动人的现代徽商传奇!

烟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滇ICP备050044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24-1

Copyright © 1997-2017 by TobaccoChina Online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