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烟区:让烟农的腰包更鼓一点

作者:吴清海

烟农增收工作直接关系到烟农队伍的稳定,关系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烟区扶贫脱贫攻坚大局。近年来,随着烟叶生产计划的不断压缩,烟农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减产的同时实现不减收甚至增收,是全国各烟区都在探索的课题。 贵州烟区始终把烟农增收作为稳定烟叶发展和烟草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坚持把烟农增收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把主业增收与多元化增收有机结合,把烟农职业化与服务专业化有机结合,形成“主业稳增收+辅业促增收”的格局。

2016年,全省烟农售烟收入67.03亿元,专分散收等现金补贴4.87亿元,多元化收入1.68亿元,烟农总收入73.58亿元,户均收入6.07万元,同比增加2200元。

2017年,在种植规模、烟农户数继续缩减的情况下,贵州烟区的目标是烟叶收购产值64.2亿元,各类补贴3.6亿元,多元化收入3.2亿元,烟农总收入71亿元,户均收入达到7.25万元,同比增加1.18万元。

助力扶贫脱贫攻坚谋增收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的脱贫工作关系着全国同步小康的大局。 烟叶是贵州重要的经济作物,近10万户烟农依靠烟叶种植走向小康。近年来,贵州各烟区依托烟叶生产,大力开拓多元化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如何做好烟农增收工作?贵州烟区从脱贫攻坚的大局来认识这个问题。 在贵州农村,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种好烟,就不会贫困。种植烟叶是快速脱贫的一个途径。 但随着烟叶生产计划的不断压缩,如何利用有限的烟叶资源为脱贫攻坚作贡献,是贵州烟区着重思考的问题。 在保障烟叶基本布局的基础上,贵州烟区将烟叶生产计划向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倾斜,精准识别贫困户,精确落实扶贫措施,依托烟叶生产推进种烟贫困户群体帮扶。 今年4月9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高体仁来到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与干部群众畅谈烟农增收工作,要求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帮助石门乡尽快实现脱贫。 石门乡,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距县城140多公里,距云南省昭通市38公里。这里是威宁最边远、最贫困的一个乡镇,全乡14个村均是贫困村。 贵州省局(公司)从2015年开始挂点帮扶石门乡,在烟叶生产计划逐年递减的背景下,2016年贵州省局(公司)针对石门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42万元,安排种植计划8040亩、1.62万担,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4188亩、0.81万担。 计划的增加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以石门乡贫困农户王国华为例,通过市、县烟草部门计划倾斜、对口帮扶等措施,他的种烟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加。他前年种烟12亩,去年又种了17亩,纯收入达到3万元,基本实现脱贫。 除了利用烟叶资源,在发展多元化产业上,贵州烟区也将扶贫攻坚放在重要位置,优先雇佣贫困农户参与多元化生产,帮助更多的人脱贫。

做稳做精做强烟叶稳增收

烟农增收,烟叶生产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做稳做精做强贵州烟叶,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烟叶生产水平、专业化服务水平,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是烟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贵州烟区结合山区特点,按照“小集中、大串联”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理念,不断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去年,全省集中连片种植率达到85%。在此基础上,今年实现户均种植面积20.49亩,较去年提高2.27亩。 贵州烟区狠抓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突破,优化品种布局,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着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124个基地单元与工业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按方案开展对标生产、对标检查,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生产整体水平促增收。 扎实推进省工技术应用、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全面推行一穴一粒、精量播种,井窖移栽、小苗深栽等技术,减少育苗剪叶、移栽环节用工。通过高起垄、深栽烟,减少培土上厢用工。持续推进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全省土地整理环节机械化作业率已达80%以上。 在专业化服务上,以机耕手、分级能手和专业烘烤师为重点,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全省共培养3000名机耕手、3000名分级能手和8000名专业烘烤师。在实现育苗、分级、自制有机肥100%专业化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专业化机耕、移栽、烘烤,优化专业分级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机械化、工序化、一体化。目前,全省烟叶生产亩均用工已降至19个左右。 在烟叶生产中,贵州烟区近年来高度重视绿色生产,在全省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建立起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增施有机肥,有效改良了土壤;探索回收加工废弃农地膜,解决环境污染及土地板结问题。 今年,高体仁到任后,提出打造“贵州山地生态烟”的目标,以更优质、更具特色的烟叶向市场要订单,以订单促进烟农增收,推动贵州烟叶向更高层次发展。

发展多元化产业促增收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黎明村烟农罗兴健今年的种烟规模进一步压缩了,但他对自家的收入并不担心,因为收入来源正越来越多元化:“我在合作社打工,一年预计收入2万元。我媳妇当分级队长,每年也能赚6500元左右。此外,利用闲置烟地种蔬菜,我还能收入1500多元。” 在发展烟叶生产的基础上,贵州烟区以750多万亩基本烟田、356万平方米育苗棚、15.34万座密集烤房为基础,深入探索构建以烟为主的复合型、规模化多元产业体系,围绕主业需求、设施综合利用、烟田轮作三个优势,深挖烟农增收潜力。

2017年,贵州烟区多元化增收目标为3.2亿元,户均收入3200元以上。

  

围绕主业需求优势,贵州烟区紧扣烟叶生产全过程需求,开展农作物秸秆、酒糟、废弃农地膜、烟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合作社自制有机肥15万吨以上,废弃农地膜加工利用50万亩、生产成品2500吨以上,烟秆回收利用24万亩以上,烟蚜茧蜂繁放160万亩以上,确保增收7500万元以上。

围绕设施利用优势,贵州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设施综合利用,利用密集烤房和育苗设施开展双孢菇、黑木耳、竹荪、瓜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种植。利用烟用机械,在非烟季节,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全省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密集烤房综合利用率15%以上,烟用机械社会化服务45万亩以上,确保增收8000万元以上。

围绕烟田轮作优势,贵州烟区利用基本烟田轮作期和空闲期,按照“合作社+烟农”的模式,开展粮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种植。全省合作社利用基本烟田8%以上,确保增收1.6亿元以上。

全省各烟区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以毕节和遵义两地为例。2016年,毕节市规划利用烤房5400座,生产双孢菇3240吨,产值2592万元,合作社赢利和烟农收入各540万元,烤房生出了“金蛋蛋”。到2019年,毕节预计将有3.6万座烤房种上双孢菇,将为合作社带来1.72亿元产值。

在遵义播州、湄潭、凤冈、绥阳等地离城区较近的育苗工场,合作社通过与花卉、食品公司等合作,按订单种植了菊花、西瓜、香菇、时令蔬菜等,预计产值可达240万元,合作社净收益75万元。在播州区尚嵇镇,600余户烟农利用轮作烟地,种植了3200亩雪里蕻,实现产值450余万元。

在多元化经营方面,贵州烟区正全力向“1255”烟农增收目标前进,即引导培育1个亿元以上产业,实现自制有机肥20万吨;培育2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实现双孢菇、竹荪全产业链开发;培育5个1000万元以上产业,包括订单蔬菜、特色稻米、花卉、食用菌、育苗基质和育苗盘生产;打造5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特色产品。

科技创新引领助增收

促进烟农增收,无论是烟叶主业还是多元化产业,贵州烟区从一开始就明确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烟农增收插上科技的翅膀。

多年以来,贵州烟区依托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及各烟区技术中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研攻关,在肥、药、种、绿色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这些技术不仅能用于烟叶生产,也可以使触角延伸,为大农业服务。

全省“一纵一横一环”科技创新立体网络已然织就:贵州省局(公司)以从省局(公司)到县级局(分公司)的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体系为纵线,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横线,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全程贯通、循环推进的创新体系。

在科研工作中,各地烟草部门还加强与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毕节市局(公司)为促进双孢菇产业发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毕节灵丰复肥有限公司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三方共同建设“应用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积极开展食用菌生产、新型有机肥生产、绿色防控、土壤培育、农民经合组织建设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试验示范、管理实践、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合作。

为做好双孢菇项目,毕节市局(公司)技术中心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双孢菇传统种植采用的是牛粪加稻秆做基质,但在毕节,水稻并不多见。通过技术攻关,技术中心研究出用玉米秸秆替代稻秆,并改进了相关工艺,不仅解决了原料问题,还提高了双孢菇的产量。

烟农增收,个人的“小账本”连着行业和国家的“大账本”。促进烟农增收,当前对贵州烟区来说,尽管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但仍是一个新的命题,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依托烟叶生产,贵州烟区期待在大农业市场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手记

贵州烟区烟农增收工作的五点启示

吴清海

4月12日至1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培森到贵州烟区调研烟农增收工作。在听取了贵州省局(公司)及毕节、遵义、贵阳、黔南四市(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烟农增收的工作汇报后,杨培森对贵州烟区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探究贵州烟区烟农增收工作,总结经验,可以从中得出五点启示。

一是坚持依托烟叶主业。无论是以烟叶促增收还是发展多元化产业,都是以烟叶生产为基础。贵州烟区建立的是以烟为主的产业配套轮作模式,统筹烟叶生产设施设备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闲置设施、设备、烟地等开展多种经营。

二是坚持科学选择项目。发展多元化产业,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结合各地实际,不能跟风,不能简单复制。毕节种双孢菇、遵义发展竹荪、贵阳培育虫草花、黔南种灰树花菌……贵州各地烟区生产生态条件不同,所以选择的产业也各不相同。

三是坚持创新组织形式。开展多元化经营,合作社是主体,烟草公司主要提供服务。烟草公司既要引导合作社和烟农合理规划、科学发展,为其提供技术、渠道、专业化等服务,又不能大包大揽。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科技的引领下,毕节烟区的育苗大棚没有了闲置期,育苗之后气温回升种草菇,种完草菇气温回落后开始种双孢菇,全年无休;玉米秸秆做双孢菇基质,产完菇后菇渣用来做有机肥,生产无废料……烟草行业在烟叶生产中累积下了深厚的科技基础,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到多元化产业上,可以实现高起点,产生最大效益,是烟农增收工作的应有之义。

五是坚持规划先行、市场引导。规划是基础,市场是关键,农业市场瞬息万变,每年都有因为市场原因造成农民损失的案例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烟区在发展多元化产业上,坚持规划先行、市场运作,以需定产,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烟农”的订单农业模式,先确定市场订单,根据市场,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制订规划和实施方案,再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彻底解决无市场、无序竞争易给农民造成损失的问题。